在重庆大田湾体育场旁,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已静静屹立83年,它不仅是我国第一座跳伞塔,更是一座刺破长空的抗战丰碑。今天的《山河见证》,带您走进重庆跳伞塔。

重庆跳伞塔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采用当时非常稀缺的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塔高40米,造型简洁挺秀。塔内设有180级旋转梯,直通27米高的跳台,塔外装设3个挂伞铁臂和张伞环,借助滑车、平衡锤、释放器等机械装置,可实现3人同时开展跳伞训练。

渝中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唐嵩:“抗战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了日机重点轰炸的目标。为了加强国防空防,发展国民体育,同时,为了培养一批滑翔、跳伞等航空运动方面的人才,当时的中国滑翔总会决定建设陪都跳伞塔。”

抗日战争时期,它是培养飞行员和举行跳伞活动的重要训练场所。通过系统化的跳伞训练,众多学员在这里掌握了空中动作要领和着陆技术,为登机作战奠定基础。

渝中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唐嵩:“跳伞塔建成后,还向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开放,每天都有数十上百的市民尝试跳伞运动。据统计,1942年4月到1944年3月两年间,多达3.5万人参加了跳伞训练。”

一座塔,见证了直指长空的抗战热血;一次次跳跃,跃出了全民御侮的壮阔历史。如今,高耸的重庆跳伞塔,仍然用挺立的姿态讲述着那段被烽火硝烟淬炼的凌云壮志。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伏毅 汤海林 特约记者 向勇 雷强)
来源: 重庆广电-第1眼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