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浪费的每一秒都算数,中超“超长补时”将成为常态?

时间:2025-07-20 18:0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应璐洋

在这周末结束的中超联赛第17轮的比赛中,多个场次的比赛出现了“超长补时”现象。浙江绿城对阵云南玉昆的比赛时长达到了116分钟36秒,上下半场加起来共补时25分钟,几乎等于又踢了个加时赛。

此外,大连英博和山东泰山的比赛补时15分钟(上半场补时6分钟,下半场补时9分钟),天津津门虎和成都蓉城的比赛补时19分钟,(上半场补时5分钟,下半场补时14分钟),长春亚泰和上海海港的比赛补时23分钟(上半场补时12分钟,下半场补时11分钟),“加班”成了本轮中超的常态。

浙江绿城对阵云南玉昆下半场补时15分钟 图源:咪咕截图

从上赛季开始,中超联赛正式推出了“精确补时”制度,对主裁判计算每半场补时的要求是精确到秒,对受伤球员治疗、换人、点球、红牌、庆祝进球、VAR介入等事件均要严格计时。

一个赛季下来,中超联赛的净比赛时间达到54分01秒,比2023赛季的50分51秒多出了3分10秒。横向对比方面,这个数据已经高于同一时期的J1联赛。

超长伤停补时原本是为了避免球员在场上“磨洋工”。比如,有的球队为了保住当时的比分,会使用 “拖延”战术:包括受伤之后在球场上能多躺就多躺,就是球迷常说的“卧草”;门将开球门球尽可能多持球;比赛临近结束前多次换人拖延时间等。延长补时后,这些“拖延战术”都无法奏效了,显然有利于提高球赛的观赏性。

不过,也有人认为,球员上场的时间增加了,那么受伤的风险也同样会增加,特别是当天气越来越炎热,超长的比赛时间对运动员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

还有观点认为,一些比分在进入伤停补时前就胜负分明的比赛,延长伤停补时的时间则显得没有必要。比如绿城对阵云南玉昆的比赛,下半场补时长达15分钟,而当时玉昆落后两球,且主教练已经将主力基本替换下场,超长补时显然也没有对提高比赛的观赏度有所帮助。

当然,裁判员在场上做出的决定都是依照相应的规则执行。补时究竟该怎么补、补多久,才能在保障比赛观赏性、保障球员权益等方面达到平衡,这都需要我们的联赛制定更加周全的规则,才能帮助裁判员在场上更好地做出决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