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蹦乱跳的马友鱼跃出水面,一筐筐鲜鱼装车发往大湾区。近日,珠海市金湾区平沙镇马友鱼养殖基地迎来大丰收,亩产超3000斤,市场价达32元/斤,年产值预计突破1500万元。

马友鱼喜获丰收
8月7日,金湾区平沙镇平塘社区的马友鱼养殖基地一片繁忙景象。随着渔网缓缓收拢,一条条银光闪闪的马友鱼跃出水面,工人们迅速分拣、装箱,冷链车随即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这是平沙镇去年引进的马友鱼养殖项目第二次丰收,标志着当地传统渔业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出塘的马友鱼品质优异,平均重量达300-400克,最大个体超过1.3斤,亩产突破3000斤。目前平沙镇养殖规模约300亩,按32元/斤的出塘价计算,每亩效益超3万元,年产值预计达1500万元。
马友鱼学名四指马鲅,以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著称,养殖周期仅7个月,市场需求稳定。随着养殖技术成熟,这条“黄金鱼”有望成为继金湾黄立鱼、白蕉海鲈之后,珠海渔业的“第三条产业支柱”,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活力。
平沙镇地处咸淡水交汇处,水质条件得天独厚。过去当地以罗非鱼养殖为主,但面临市场低迷困境。2024年10月,平沙镇与中商国诚(珠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合作,引进马友鱼规模化养殖项目,规划面积280多亩。
“试养不到一年就取得超预期成功。”中商国诚公司总经理王海丰介绍,通过技术创新,团队摸索出适合当地的养殖经验,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发展。目前,企业正积极推广养殖技术,助力马友鱼产业“游”向更广阔市场。
文、图|杨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