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红色热土忆峥嵘 赓续血脉谱新篇——记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守陵人”

时间:2025-09-04 09:26:00

秋日里,走进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松柏常青,庄严肃穆,一座铭刻着2328位烈士英名的纪念塔静静矗立,烈士们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广泛流传,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这些英雄故事的回响中,有一对父女,用数十年的坚守与奉献,守护着这段红色的记忆——他们就是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的“守陵人”韩虎则和他的女儿韩莉。

“1943年10月19日清晨,6000余名日伪军从沁水、高平、长子县城三路合围,将周希汉将军率领的八路军部队困在团城村。”在革命战争纪念馆,讲解员韩莉正站在团城突围战展板前,为参观者还原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战士们在皇庙方向撕开半公里突破口,最终全员突围,创下太岳军区以少胜多的奇迹。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长子县5638名青年参军入伍,6540名民兵投身战斗,军民携手历经600余次大小战斗,820余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用热血铸就了太岳根据地的‘东方屏障’。”

讲述着这些历史,韩莉的目光坚定而深情。这份守护的信念,始于1984年她的父亲韩虎则自告奋勇来到这片荒芜陵园的那一刻。那时,这里只有8座坟墓,吃水要走到一里外去挑,夜里照明仅靠煤油灯。但他没有退缩,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敬仰,立志让这片土地重焕生机。三十多年如一日,韩虎则走遍长子县及周边县市,走访百余位老兵和烈士家属,收集烈士遗骨、整理生平史料,亲手栽种松柏、修缮墓碑,将荒芜的陵园扩建为占地12亩的红色教育基地。1997年,韩莉放弃运城风陵渡经开区的“铁饭碗”,回到陵园担任“临时工”讲解员,成为父亲的“接班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最初是父亲劝我回来,后来是我自己舍不得走。”韩莉说。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是榜样,更是引路人。在父女俩心中,每一位烈士都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他们的事迹不应被岁月湮没。多年来,他俩参与编写《北高庙战歌》《革命英烈谱》等多部史料汇编,让更多烈士的名字从历史深处“走”出来。

如今,韩虎则虽已退休,却仍坚持每天到陵园走走看看。韩莉接过了父亲的话筒,将英雄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前来参观的人们。“父亲说他在这里找到了根,”韩莉说,“我现在明白了,这根就是先烈精神——我们丢不得,更要一直传下去。”

日复一日,韩莉在北高庙陵园为一批又一批游客动情地讲述那些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这里长眠着196位烈士,每年吸引超过五万人前来瞻仰,尤其在清明节前后,更是人潮涌动。“每当看到孩子们向烈士纪念碑深深鞠躬,听到他们稚嫩而真诚地问‘英雄们为什么不怕死’的时候,我就觉得,一切坚守都是值得的。”韩莉感慨道。

如今的长子,处处洋溢着安宁与生机:公园绿地里,老人们悠然休憩;商圈集市中,人人笑意盈盈;学校课堂里,传来孩子们清朗的读书声……这些平凡而温馨的人间烟火,正是革命先烈当年为之奋斗的初心所在。

松柏苍翠,忠魂长眠。望着耸立的革命英雄纪念塔,韩莉说,她将与父亲一道,继续坚守陵园、四处奔走,让更多英雄找到“回家”的路。她也深切盼望更多年轻人加入这项崇高的事业,共同守护这片红色记忆,使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长子融媒)

(责任编辑:张文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