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玉
一段时间以来,多家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以“记录萌娃日常”为名的账号。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看似天真烂漫的内容,有不少是家长与MCN机构(网红孵化机构)精心策划的“剧本演绎”——从人设打造、脚本设计到流量变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流水线,实现“网红儿童”批量制造。
孩童天然招人喜欢,“萌娃群体”最初火爆出圈,是基于那些真实的特质,比如说奶声奶气、稚言稚语。他们面庞精小、表情戏剧化,举手投足之间,“笑果”十足而又打动人心。萌娃赛道原本的逻辑很简单,概而言之就是“可爱就是战斗力”。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可爱的娃”并不稀缺,可以复制的流量密码就不再是密码。
如果说,大多数家长晒娃,基本还都是动机纯粹、无欲无求。那么MCN捧娃,则注定是要讲“投入—产出”的,要的就是快速走红、快速变现。过度追捧流量对“网红儿童”的成长会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MCN机构人士透露,签约后的儿童会被套用固定脚本模板:追热点、蹭话题、强化反差感。培养成熟后,往服装、日用品等商业方向发展。从萌娃到网红儿童的进击之路,诚如一些家长后知后觉的感慨:“孩子的本来面貌慢慢被淹没在一个又一个短视频里”——不允许不可爱、不允许太平淡、不允许说无趣的话、不允许没有效果。儿童网红制造流水线,兜售着梦想,也暗藏了陷阱。或许,那份梦想,本也是陷阱。
保护孩子,就是要不给MCN机构以错误的信号,对于那些拿孩子博取流量的可疑视频,良善的网友们,理应心怀警惕、保持距离。
(作者系华西都市报评论员)